第一百六十三章 真实的核爆炸镜头-《年代: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搁在新拍的电影里,想不出戏都难。

    “那就没办法了。””

    “唉,这可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“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是咱们厂今年最下功夫的一部电影,一路走来不容易啊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,没想到还是卡在这最后的一组镜头里。”

    一阵唉声叹气后,摄影棚里这一会的气氛可不大妙。

    “大家先不用太着急,”

    制作了多年的美术片,严定先遇到的难题也不比电影厂少。

    每到这时,他都会笑着让大家先坐下来,休息一会:“咱们人多力量大,总会想出解决办法的。”

    “严导伱可知道,咱们几个为了拍摄这部电影瘦了多少斤?”

    “都一样,都一样。”

    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是浦江电影厂拍摄的第一部科幻片。

    在科幻情节的处理上,毫无经验的剧组可以说是卯足了功夫。

    “不过,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,剧本里什么激光枪、视频电话、掌纹识别,机器人、海路两用的飞艇,我们都给它像模像样的做了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这书的作者,是怎么想出这么多高科技玩意的?”

    其实,大多数精彩的,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。

    《庐山恋》的作者,能在那个年代把庐山描写的人人向往,归功于他本就是位土生土长的庐山人。

    《保密局的枪声》里的谍战故事,之所以动人心魄,靠的是原著作者身为地下党工作者的亲身经历。

    而《珊瑚岛的死光》的作者童恩正,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里描写的主角原型,就是他的姨夫欧阳藻。

    这位先生的经历可了不得,毕业于民国时期的金陵大学。

    由于成绩特别优异,在1945年时被国-民党政府派往米国学习雷达技术。

    后被选为国家工程师学会米国分会会长,还在现在的南-京大学设立了“欧阳藻奖学金”。

    正是源于姨夫的科研经历,作者才能在自己的中,加入了晶体物理学、高效原子电池、激光武器、全息电视……这些在现世好比梦一样存在的高科技名词。

    但,这些名词读起来很过瘾,想将它们搬上大银幕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“要我说,这作者的想法也太异想天开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