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原来赚钱这么简单-《创业几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是网线未安装、房间内还是水泥毛坯、洗手间的马桶还没完全收拾好。大家都开始犹豫了,热情的房东一脸微笑,再三强调房子很便宜,而且网线应该很快就装上了。

    最终,我们被那“狡猾”的房东给忽悠了,交完钱后的几周时间,终于得到了确切消息:小区的地下连光纤都还没铺,几个月内都不会安装网线,我们凑的那一点启动经费全部打了水漂。

    大伙犹如霜打的茄子,我决定先选一个合伙人的住处作为临时办公室。其中最年长的、也是唯一有同居情侣的合伙人主动请缨,提议她那里可以,其他3个人随声附和。我除了担心他们走的太近容易搞小圈子外,基本没有过多犹豫就同意了。我当场做了团队职责划分,其中一个男孩和我负责技术,另外一个负责前端,其他两个负责市场,而那个年长的女合伙人兼职负责财务。

    虽然团队有职责划分,但是前期每个人都在跑市场,订单也主要来自每个人通过关系拿到的,以及通过分类信息网站搜索到的。此外,我们还会从各类报纸的缝隙里寻觅潜在种子客户(那个年代报纸的发行量还是非常高的,特别是一些本地的小品牌报纸,除了几条新闻,其他全部是广告,涵盖的内容除了贩卖原子弹外几乎都能涉及到)。

    为了更好的树立公司的企业形象,我亲自开发了公司的官网,然后马不停蹄的做了百度seo。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商业公司如果想获得好的曝光率,进而获得客户,那么让自己的网站出现在百度结果的首页是最佳的一种方案。如果你能掌握一定的技巧,那么就可以免费的方式获得不尽的财富。直至后来出现了电商定向曝光、社交类瀑布流广告,搜索seo才有所黯然褪色。

    初期一切都进行的还算顺利,至少没有大的波动。

    不过我好像开始犯浑了,经验不足的我将一些事情想的过于简单。我高估了团队的凝聚力,除了忙碌于项目的开发外,我还会拼命地和大家一起在大街小巷跑来跑去,然后满脸堆笑的向客户讲解我们公司的实力、参考项目的方案。

    我们几乎从不进行团建之类的活动,也少有促膝长谈的机会。就像贫贱的一对情侣,结了婚后成了两口子,为着柴米油盐整日忙碌,却忘却了相濡以沫前行的他/她,这为后来公司的终结埋下了隐患。

    漫长的夏季还没结束,我和同事在破旧的公交车里眯了一会,便来到市南区的一家钢琴销售公司,开始了一单生意谈判。我准备了充分的资料,为了迎合这高端的客户的形象,我们还特意收拾了自己发型。

    “你们的公司叫什么名字?”对方问道。

    “恩诺......青岛恩诺”我有些迟疑,我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神马药。

    不过,显然对方要确保乙方的真实性和实力。
    第(2/3)页